應資源環境學院院長勾曉華邀請,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姜彤研究員,于5月14日晚上七點在榆中校區天山堂B602教室,為我校本科生講授了《氣候變化科學概論》課程。
本次課程以“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SP)和氣候變化情景”為主題,主要分為五個部分:1.氣候變化情景的提出和演變;2.SA90、IS92、SRES的排放情景;3.典型濃度路徑 (RCPs) 的內涵與應用;4.共享社會經濟路徑,具體包括社會經濟發展路徑的選擇、社會經濟路徑的設定和特征、以及RCPS/SSPS矩陣;5.情景的應用及SSPS展望,具體包括情景在各類模式比較計劃中的應用、在IPCC評估中的應用、在區域和領域研究中的應用,以及其薄弱環節和未來發展。姜彤研究員介紹,氣候情景是建立在一系列科學假設基礎之上,對未來氣候狀態時間、空間分布形式的合理描述。在氣候學研究中,情景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未來氣候變化,不同的研究機構給出不同的情景預測。為了能夠統籌世界各地氣候學者的研究,IPCC提出了不同的氣候情景,這對于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很有幫助。
姜彤研究員表示,氣候情景可用于預測經濟發展趨勢。以中國為例,未來各SSPs情景下,GDP較2016年增加1.6-5倍。SSP1和SSP4路徑,GDP先增加再緩慢下降,將分別在2080s年和2070s年左右達到峰值;SSP2和SSP5路徑下,GDP均呈現持續增加趨勢,其中SSP2路徑下在2050年以后增速放緩,SSP5路徑下一直保持較快增速;SSP3路徑下,GDP先增加,2050年以后幾乎保持不變。可見氣候情景是一項十分實用的工具。
課程最后,姜彤研究員為大家布置了幾道思考題,并鼓勵同學們積極提問,勤于思考與質疑,努力探索廣袤的科學世界。下課后,同學們圍繞著老師提問,整個授課過程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頻繁。同學們紛紛表示,本次課程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老師由淺入深的講述十分有利于同學們理解知識,令大家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