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第12页,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資源環境學院

學院新聞

首頁 > 正文

全國高校環境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學研討會在敦煌召開

2019-07-23

2019年7月16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敦煌研究院承辦的全國高校環境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學研討會在敦煌順利召開。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郝吉明院士受邀參加本次會議,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部長蘇伯民、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奇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吳健教授、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高會旺教授、東北師范大學環境學院盛連喜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理工事業部地學環境分社社長陳正雄等30余人出席會議。

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胡洪營教授主持。會議強調,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地位不斷提升。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正式寫入憲法。生態文明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導理念,意味著環境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面臨重大轉機。

郝吉明院士在對環境人文課程體系探索與實踐的探討中提到,“強化環境人文課程體系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新工科建設的必然要求,是“三位一體”復合型高素質環境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而環境人文課程建設剛剛起步,需進一步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豐富環境人文課程理論體系,加強課程內涵建設,形成環境人文學科課程特色。其中,環境人文課程的核心要素包括:跨學科思維、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全球化視野、工程倫理意識等”。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郝吉明院士發言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奇教授對環境人文社會學科及課程建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總結。他指出,“環境人文社會學科在環境學院體系內相對弱勢,目前僅有北大、清華、南大等高校建有環境管理系,大部分院校的環境學院里(理學部或工學部),環境規劃與管理方向的專業教師隊伍規模偏小。一方面導致環境人文與社會領域研究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帶來了環境人文社會科學素質或專業人才的培養問題。相反,環境人文社會學科在環境學院體制外蓬勃發展。在一些高校中除環境學院外的其他院設立了許多相關專業,例如:環境法學、環境心理學、環境經濟學等”。

王奇教授還表示,環境學科是致力于解決環境問題的體系性學科,就必須同等重視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與環境管理學科的發展,迫切需要新建一門適合環境專業的人文社會科學的核心課程(如:環境管理)。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奇教授發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理工事業部陳正雄社長從課程教材組織建設角度分析了環境學科的發展。他指出,要組織建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多種介質綜合運用、表現力豐富的新形態教材,例如數字課程、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中國大學MOOC等,真正的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的“金課”。還提出了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金課”和社會實踐“金課”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理工事業部陳正雄社長發言

湘潭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葛飛教授分享了湘潭大學已經開設的線上文化素質核心課程——《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現階段進展順利并取得不錯的成果,對下一步課程的改進和完善與在座的專家展開了激烈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吳健教授針對現階段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與課程建設進行了詳細介紹,并提出下一步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生態文明建設需求導向的“寬口徑、厚基礎、大視野”的資源環境經濟人才。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吳健教授

東北師范大學環境學院盛連喜教授在會議總結中指出,在建設生態文明的背景下,迎來了環境人文社會學科的春天。環境問題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在轉變發展觀念、發展理論、發展道路、發展模式中加以解決。因此,環境人文社會學科的參予和融入對環境問題的解決、對完善環境科學體系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過去傳統學科支撐了環境學科的發展,未來如何將生態和環境要素滲透到傳統學科的主流知識體系中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環境人文學科的發展,應當致力于提高全民環境素養。

會后,與會專家代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