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甘肅省環境污染預警與控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十九屆POPsNET研討會”,于2020年8月15日-18日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召開。合作市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處,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黃河發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瑪曲”,甘南是黃河徑流的主要匯集區之一,是兼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碳匯與碳儲存、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種功能的重要生態功能區。過去20年來,由于過度放牧、礦產資源違規開發造成甘南的生態破壞問題突出。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推進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筑牢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已成為甘南生態環境安全的首要任務。本次會議將有助于與會專家深入了解黃河上游敏感生態環境問題和治理,為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保護獻計獻策。

北京大學陶澍院士致研討會歡迎辭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駱永明研究員主持會議開幕
會議特邀北京大學陶澍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化學所趙進才院士、浙江大學朱利中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院士,及來自全國各高校、研究所的30余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863和973首席科學家等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馬建民教授、高宏教授、黃韜副教授以及部分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會議。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王子健研究員與參會專家進行熱烈討論

會議現場展開熱烈討論
研討會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環境與污染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973首席科學家駱永明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陶澍院士致研討會歡迎辭。圍繞“在生態環境修復和環境治理新形勢和要求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和控制的國際前沿科學問題和技術方法”的會議主題,北京大學朱東強教授、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所長李芳柏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周東美研究員向大會作了學術報告,分別就黒碳的環境地球化學意義、土壤-水稻系統重金屬污染阻控的多界面多元素耦合機制、有機污染場地土壤化學修復的機遇與挑戰等方面的研究進展與前沿作了介紹和交流,與會專家、學者結合主題報告,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會議加深了各高校科研院的了解、友誼與合作。

浙江大學朱利中院士進行報告點評
文:吳敏 圖:劉強,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