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樸世龍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廖宏教授為我校研究生講授了“氣候變化科學概論”課程。
樸世龍教授的課程以“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為主題,主要包括幾大內容:介紹不同的陸地生態系統;不同自然條件下的碳循環形式;碳循環的進行方式;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對氣候變化的反饋。樸世龍教授介紹,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環狀態。碳是構成生物有機體的最重要元素,因此,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成了系統能量流動的核心問題。全球碳循環和碳收支是當前氣候變化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對全球和區域碳循環的深入研究,不僅可為認識、減緩和控制全球氣候變化提供理論基礎,而且與陸地生態系統的其它自然過程,如水循環、養分循環、生物多樣性等涉及到人類生存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例如能源利用和工農業生產等問題息息相關。樸世龍教授通過介紹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過去三十年全球陸地植被生長變化趨勢及驅動因素,認為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是全球植被變綠的主要驅動因子。人類活動導致化石燃料大規模使用,從而造成了對于碳循環的重大影響,這可能是當代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在全球植被對氣候變化的反饋方面,樸世龍教授主要通過介紹其研究團隊利用遙感數據和地球系統模型對全球植被變綠對氣候變化的反饋的相關研究進展來進行說明。樸世龍教授熱情洋溢的授課方式和豐富生動的授課內容,深深地吸引著同學們。
廖宏教授的課程以“云和氣溶膠”為主題,主要包括幾大內容:氣溶膠,氣溶膠的種類和來源、形成與變化過程,氣溶膠化學成分的氣候學濃度。廖宏教授介紹,氣溶膠是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并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氣溶膠在不同的氣候模式中對氣候變化的過程的表達很不相同,過程模擬仍不能較好地模擬出氣溶膠的氣候效應。在氣候變化的驅動因子中,氣溶膠和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仍然是不確定性最大的部分。廖宏教授還由過去的種種氣候事件延伸到了對未來的氣候變化狀況的預估,使在座的同學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氣候變化對生活的影響。

課程最后,同學們積極思考,與兩位老師熱烈討論。同時,同學們針對講課內容,向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個精彩的問題,努力探索廣袤的科學世界,展現了蘭大學子勤于思辨的風采。整個授課過程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頻繁。同學們紛紛表示,本次課程內容生動有趣,老師們充滿熱情的講述感染了同學們,令同學們深深被氣候變化的相關知識吸引,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