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5日,清華大學陳文穎教授,為我校研究生講授了《氣候變化科學概論》課程。
本次課程以“應對氣候變化國際進程與低碳發展”為主題,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溫室氣體及排放;2.應對氣候變化國際進程;3.碳中和。陳文穎教授介紹,1990至2015年間,來自工業、農業和家庭活動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 氮等長壽命溫室氣體導致輻射強迫效應上升37%, 其中二氧化碳貢獻了80%,二氧化碳是最要的溫室氣體。氣候變化的全球性要求各國共同行動起來采取有效對策,碳排放權分配與交易是減緩氣候變化而進行的重要國際合作問題。
陳文穎教授表示,氣候中和是一種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沒有產生凈影響的狀態,需要在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吸收量以及人類活動在特定區域導致的地球物理效應之間取得平衡。以中國為例,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課程最后,陳文穎教授為大家布置了幾道思考題,并鼓勵同學們積極提問,勤于思考與質疑,努力探索廣袤的科學世界。下課后,同學們圍繞著老師提問,整個授課過程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頻繁。同學們紛紛表示,本次課程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老師由淺入深的講述十分有利于同學們理解知識,令大家獲益匪淺。
陳文穎,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教授,副所長。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973課題、國家發改委低碳發展宏觀戰略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歐盟第六/七框架計劃課題等30余項。發表論文百余篇、專/合著20余部,擔任《第二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與《第三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領銜專家。主要從事能源模型、氣候變化應對對策等的研究?!禝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減緩氣候變化》及《IPCC第五次評估綜合報告》的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