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認定5751門課程為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蘭州大學28門課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我院高紅山教授負責《地貌學》認定為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李忠國副教授負責《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虛擬仿真實驗》認定為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課程團隊其他主要成員 |
類型 |
1 |
地貌學 |
高紅山 |
潘保田、胡小飛、耿豪鵬、李瓊 |
線下一流課程 |
2 |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虛擬仿真實驗 |
李忠國 |
王博、冉新民、王厚成、賈普琦 |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
擴展閱讀:
《地貌學》課程簡介:
地貌學是研究固體地球表面起伏形態分布、形成與演化規律的科學,是地理學與地質學之間的交叉學科,也是地球科學最基礎的一個分支學科。作為關鍵的環境要素和重要的國土資源,地貌的多樣性也是區域文化差異的重要原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宜居環境的需求迅速提高,而頻繁的人類活動又加劇了地表災害的危機程度。因此,地貌學研究對國土規劃、工程建設、自然災害防治和環境保護等都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踐價值。同時,探究區域地貌到行星地表的形成過程,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
本課程注重對地貌學思想史、基礎理論、研究范式和科學方法論的講授,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從學科的科學性、系統性和邏輯性出發,對各種營力系統形成的地貌類型進行分章論述,并結合野外實習、科研訓練以啟發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教學團隊采用雙語授課,以國際最新的英文教材為參考,部分中文教材作輔助,將地表過程和形成機理作為課程的重點內容,既反映了地貌學的前沿性和時代性,又增強了課程的難度。同時,鑒于地貌學是認知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十分依賴于野外考察、探測所獲得的科學數據與信息。課程形成了“課程實驗-課間實習-綜合實習”完善的三類別實踐體系,其中課程實驗由環境地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承擔;學生的創新創業實驗主要在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課程期間圍繞蘭州盆地安排1天的認知實習,學期末圍繞西秦嶺進行2周的地質地貌實習;大三學年末圍繞東祁連山進行2周的地理學綜合實習,以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本課程學術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經過四代人的堅守本心和砥礪深耕,2002年地貌學入選國家理科基地創建名牌課程創建項目,2004年被評為甘肅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2010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2020年實習基地暨石羊河流域觀測站(武威涼州)入選甘肅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22年被評為甘肅省線下一流本科課程,“蘭州盆地地貌演化與環境變遷虛擬仿真實驗”被評為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本科課程,2023年被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目前地貌學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研究內容在不斷擴展,社會需求在日益增長。本課程教學團隊將緊跟學科發展的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牢固立德樹人意識,持續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虛擬仿真實驗》課程簡介:
“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生活垃圾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每個人從源頭上參與。本虛擬仿真實驗以生活垃圾管理為題材,從生活垃圾分類、運輸、焚燒處置、焚燒煙氣處理、滲濾液凈化、焚燒發電、余熱利用等多個環節的技術層面對城市廢物管理的一般體系作了系統描述,為城市廢物智能化管理模式的設計和城市廢物綠色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實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