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至14日,資源環境學院2020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本科生赴甘肅(定西市、天水市)、陜西(寶雞市、咸陽市、西安市、延安市)和寧夏(銀川市、中衛市)開展了為期11天的綜合實習活動。本次實習由冶偉峰老師帶隊,共有29名本科生參加實習。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屬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相互滲透與融合的學科,涉及地理學、城鄉規劃學、經濟學、管理學、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和生態學等專業領域,旨在服務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本次綜合實習目標、路線和內容凸顯了對上述學科和專業領域相關知識的深度融合。
一、實習目標
重點圍繞“一項重大國家戰略”和“一項重大工程”設計實習路線、內容并開展實習考察。“一項重大國家戰略”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一項重大工程”指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诖?,本次綜合實習目標包括兩方面:(1)充分認識和體會在黃河流域和黃土高原(重點是黃河流域上中游地區)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建設生態屏障的重要性和意義;(2)考察和了解黃河流域上中游不同地區國土空間規劃、城市建設、區位條件、產業布局、鄉村振興、交通條件、經濟發展等狀況,并對比其空間差異,探討不同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二、實習路線與內容
根據實習目標,本次實習活動分為四大片區、依次進行考察調研,即隴中黃土高原片區、關中平原片區、陜北黃土高原片區、寧夏沿黃片區,并且結合每個片區的特色和實際情況,設置和安排了不同的實習內容和主題。
此外,本次實習遵循“全員全程參與”的原則,旨在調動每一名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充分參與到實習活動中來。在實習出發前兩周,帶隊老師結合實習內容,設置了29個題目(主題),要求每位學生從中選擇一個題目(主題),提前查找和整理與該題目(主題)相關的資料,并且在相應的實習片區和目的地結合實地考察調研發現和掌握的情況以及本專業所學知識進行講解、其他學生參與討論、帶隊教師進行補充,實習講解情況作為實習總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到40%。
表1 實習路線、內容及學生參與講解的題目(主題)
實習路線 |
實習內容 |
學生講解題目(主題) |
隴中黃土高原片區 |
黃河支流渭河流域地形地貌、流域綜合治理;途經區域農業發展;天水市工業發展。 |
1.實習路線經過區域地形地貌、植被、水文狀況 2.實習路線經過區域行政區劃、人口、交通狀況 3.實習路線經過區域農業發展 4.實習路線經過區域工業發展 |
關中平原片區 |
秦嶺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條件;寶雞市城市建設、工業發展;楊凌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咸陽市城市規劃與建設、交通體系;西咸新區規劃與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空間布局與功能結構;西安市城市規劃與建設、交通體系、產業布局與發展、文旅融合。 |
1.秦嶺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條件 2.寶雞市歷史文化、旅游發展 3.寶雞市城市建設、工業發展 3.楊凌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 4.咸陽市城市規劃與建設、交通體系 5.咸陽市歷史文化、產業布局與發展 6.西咸新區規劃與建設 7.關中平原城市群空間布局與功能結構 8.西安市城市規劃與建設、空間格局 9.西安市城市職能(國家對其定位和要求) 10.西安市交通體系、交通布局 11.西安市歷史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觀 12.西安市旅游規劃與發展 13.西安市產業布局與發展 |
陜北黃土高原片區 |
陜北黃土高原地形地貌、植被;紅色文化與旅游;陜北黃土高原退耕還林政策實施成效;陜北自然資源開發與利用。 |
1.陜北黃土高原地形地貌、植被、水文狀況 2.陜北黃土高原退耕還林政策實施成效 3.陜北黃土高原生態保護、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4.陜北自然資源開發與利用狀況(化石能源、新能源) 5.陜北紅色文化資源與旅游發展狀況 6.陜北黃土高原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思考 |
寧夏沿黃片區 |
寧夏沿黃地區地形地貌、農業發展、旅游發展、城市規劃與建設;寧夏中部干旱風沙區防沙治沙。 |
1.寧夏沿黃地區地形地貌、植被、氣候、水文狀況 2.寧夏沿黃地區農業區位因素、農業發展 3.寧夏沿黃地區旅游資源與開發 4.銀川市城市規劃與空間格局 5.寧夏沿黃地區交通運輸體系 |
三、實習剪影

圖1 黃土高原地形地貌與植被狀況

圖2 在天水城市規劃館參觀學習,邀請天水市自然資源局規劃科工作人員講解天水市城市規劃與建設、產業布局規劃情況

圖3 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參觀學習,了解中國青銅文化、寶雞地域文化保護與傳承

圖4 在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創新園參觀學習,邀請園區工作人員講解楊凌現代農業、先進種植與栽培技術發展情況

圖5 在咸陽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參觀學習,邀請展覽館工作人員講解咸陽市國土空間規劃與城市建設情況

圖6 在西咸新區海綿城市研究試驗中心參觀學習,邀請中心工作人員講解西咸新區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情況

圖7 在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交流學習,邀請城市規劃系副系主任董欣教授講解西安市和西咸新區國土空間規劃、產業布局與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與建設情況

圖8 在延安寶塔山景區和楊家嶺革命舊址參觀學習,開展愛國主義和延安精神教育,調研紅色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情況

圖9 陜北黃土高原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取得顯著成效

圖10 在寧夏·銀川規劃展示館參觀學習,邀請展示館工作人員講解寧夏國土空間規劃

圖11 在寧夏·銀川規劃展示館參觀學習,邀請展示館工作人員講解寧夏產業布局與發展情況

圖12 寧夏中部干旱風沙區防沙治沙實踐與成效

圖13 在實習目的地組織學生圍繞當天實習內容開展講解、討論和總結工作

圖14 在實習目的地組織學生圍繞當天實習內容開展講解、討論和總結工作
四、結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文地理學和城鄉規劃學涉及的內容多樣且復雜,而教材和課堂教學的普適性知識具有一定局限性,親臨現場開展調研考察對理解人文地理學和城鄉規劃學研究對象具有加深地方性認知的意義。通過帶隊教師和全體學生的精誠團結、通力合作,2020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期11天的綜合實習活動順利結束,本次實習在增強學生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認同感、加深學生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認知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