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至17日,由中國地理學會和云南大學主辦,中國地理學會生物地理專業委員會和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聯合承辦的“第三屆生物地理學大會暨西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論壇”在昆明舉行。大會圍繞“全球變化下的生物地理學格局與過程”主題,主要交流了近年來國際生物地理學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領域的新成果,梳理了中國生物地理學研究在全球變化背景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資源利用和環境管理的重要作用,為鞏固中國生物地理學研究特色、推動中國生物地理學學科發展、培養踏實創新的生物地理學青年人才提供了信息交融的平臺。來自全國206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000余名專家學者與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會議。
在本次會議中,資源環境學院作為主要召集單位之一,組織了“全球變化與植被響應”分會場,邀請了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1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師生進行了學術交流,我院魏亮教授和張軍周青年研究員先后主持了分會場的報告。在分會場,魏亮教授做了題為“利用基于過程的模型模擬干旱中的森林狀況”的專題報告。張軍周青年研究員做了題為“外源因素(氣候要素)與內源要素(樹齡)對寒旱區祁連圓柏年內徑向生長的交互影響”的專題報告。高琳琳副研究員做了題為“北半球樹木次級生長物候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的專題報告。萃英博士后楊海江做了題為“祁連山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變化與山地發展策略研究”的專題報告。博士研究生劉蘭婭做了題為“極端氣候對中國干旱半干旱山區植被多尺度的影響——以祁連山為例”的專題報告。碩士研究生劉婕做了題為“甘南高原針葉林C、N、P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的專題報告。碩士研究生魏雨欣做了題為“黃土丘陵溝壑區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及其驅動因素”的專題報告。大會期間,參會人員聆聽了多場學術報告,并與諸多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為今后研究的開展提供了更加開拓的視野。
組委會在大會閉幕式宣布我校獲得第四屆中國生物地理學大會的承辦資格。魏亮教授代表承辦單位致辭,感謝此次會議的組織者和志愿者們為我們舉辦了一次難忘的大會,蘭州大學已從云南大學手中接過了下一屆大會的接力棒,在此代表下一屆的承辦方——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和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熱烈歡迎各位代表2025年再聚蘭州!





資源環境學院樹木年輪團隊參會人員作專題報告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