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第12页,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資源環境學院

學院新聞

首頁 > 正文

資源環境學院分工會舉辦新入職教職工“融入計劃”暨崗前培訓

2024-07-25

為增進青年教工對學校和學院的了解,幫助其盡快適應校色轉換,更好地融入相關教學和科研團隊,資源環境學院分工會于7月20日下午在城關校區舉行2024年新入職教職工“融入計劃”暨崗前培訓。資源環境學院、泛第三極環境中心新留校青年教師,學院黨政負責人、行政副院長、工會負責人參加培訓會。

培訓會上,全體新入職教職工首先分享了近期參加學校組織的系列培訓后的心得體會。通過自我介紹進一步增進了新入職教職工的相互了解。

資源環境學院黨政負責人、行政副院長分別發言,寄語青年教職工要盡快適應身份轉換,主動擔當作為,盡快融入教學、科研團隊,合理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勇于探索,積極實踐,在“專業”和“廣博”兩個維度積極拓展自己的人生。

學院黨委負責人結合意識形態、廉潔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宗教工作政策、師德師風、院校制度、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解讀等內容做專題輔導。

最后,針對青年教師關心、關注的問題,學院工作人員進行了逐一解答。

資源環境學院分工會新入職教職工介紹:

崔佳瑩,資源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華南理工大學與美國杜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主要從事固體廢物管理與資源化技術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等項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中科院1區TOP期刊上發表論文,獲授權的發明專利3項。

韓美琴,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地理系副教授,奧克蘭大學博士,蘭州大學萃英博士后。主要從事現代河流地貌演變過程與影響因子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基金等項目。近年來在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Catena,WIRE’s Water等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林丹彤,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水文系青年研究員,主要從事土壤水及地下水遷移方面的研究工作。2016年獲得清華大學工學學士學位,2021年獲得清華大學巖土工程博士學位,同年進入清華大學水利系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并入選清華大學“水木學者”計劃,2023年入選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第一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023年8月入職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另主持實驗室開放基金3項。共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巖土力學》、《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國內外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3項。

毛冠男,南開大學與瑞士聯邦水科學與技術研究所(Eawag)聯合培養博士,蘭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青年研究員。主要從事極端環境微生物群落結構與潛在風險研究。作為負責人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面上資助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專題 4 項科研項目。近年來發表高水平論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等專業領域主流刊物發表 SCI論文 7 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3 項。

王學錦,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水文系青年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本碩博皆就讀于蘭州大學(2012-2023),2021年-2022年前往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大氣與環境研究所(KIT-IFU)聯合培養。主要從事氣候和土地利用變化對水文過程的影響、陸氣反饋與水分再循環過程、區域氣候和水文過程模擬研究。作為骨干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各一項。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等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以章節撰寫人身份參與一本專著撰寫出版。Journal of Hydrolog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等雜志審稿人。

余濤,中國科學院大學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碩士生導師,蘭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青年研究員。主要基于生物信息學及基因組學,結合宏基因組、宏轉錄組以及宏蛋白組等多組學技術方法解析冰川等地球極端環境微生物群落結構、功能及適應機制。近年來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Biotechnology》以及《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等專業領域主流刊物發表SCI論文多篇。

閆琦,蘭州大學博士,蘭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實驗員。主要從事湖泊微生物群落結構研究。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和國家重點研發等科研項目,榮獲甘肅省優秀畢業生稱號。近年來發表高水平論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等專業領域刊物發表SCI論文3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

鄭國雄,中國科學院大學與瑞士日內瓦大學聯合培養博士,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地理系青年研究員。主要從事冰凍圈災害遙感與模擬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4項,發表論文4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

張宇萌,蘭州大學萃英博士后,資源環境學院環境工程系青年研究員。主要從事細顆粒物凝結長大分離、旋轉流體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在環境及顆粒領域國際權威期刊上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學術論文12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2項,授權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項。作為負責人主持中國博士后面上科學基金、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甘肅省青年科技基金計劃、甘肅省科協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等項目。

喬淑樺,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樹木年輪與全球變化。現為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辦公室人才秘書,主要負責人才引進工作以及考核與日常管理(含博士后工作);人事工作(職稱評定與崗位分級、師資培養);教師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