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李卓侖教授邀請,東北師范大學張明明教授于2022年12月10日進行學術交流并作線上學術報告,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主 講 人:張明明 教授 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報告題目:泥炭沉積中的火山灰識別及其對泥炭地發(fā)育的影響研究
主 持 人:李卓侖 教授 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
報告時間: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14:30-16:30
騰訊會議號:696-962-629

專家簡介:
張明明,東北師范大學教授(破格晉升)。主要研究方向為湖泊、濕地演化及其驅動機制、全新世季風氣候重建與強迫分析,火山活動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等。以第一作者在Earth-Science Reviews、Gondwana Research、Catena、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等國際主流期刊發(fā)表SCI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吉林省科技廳項目等12項。目前擔任國際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Advances編委、地球環(huán)境學報青年編委。兼職國際泥炭地學會會員、吉林省泥炭學會理事。
報告簡介:
近年在活火山區(qū)的泥炭地中廣泛發(fā)現(xiàn)厚度不均、成分各異的火山灰層,這些火山灰層對于區(qū)域火山噴發(fā)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但如何有效識別這些火山灰層,并與已有火山噴發(fā)記錄進行地層關聯(lián)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這些火山灰層對泥炭地發(fā)育過程的影響與機理也不明晰。圍繞這些科學問題,本報告以長白山火山區(qū)的東方紅泥炭地為例,通過沉積學、巖相學、地球化學和AMS14C年代學等方法分析泥炭沉積中的火山灰特征及其反映的火山噴發(fā)序列,并解析其對東方紅泥炭地的擴張、碳累積和植被演替等過程的影響與機制。

掃碼入會
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
2022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