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邀請,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于5月9日回校進行學術交流,并在觀云樓學術報告廳1615作題為“夏河丹尼索瓦古老型智人與史前人類定居青藏高原”的學術報告,陳發虎院士的報告受到資源環境學院及其他院校眾多師生的熱烈關注,報告現場座無虛席。

陳發虎院士講述青藏高原人類歷史及環境適應
陳發虎院士作為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學者,在氣候環境變化與絲路文明興衰、全新世環境變化、史前人類定居青藏高原的過程和動力機制等研究領域均有建樹。報告中,陳發虎院士從人類起源講起,先概括介紹了人類演化大背景,然后聚焦至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歷史,追溯了過去十幾年來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青藏高原開展的相關工作,特別介紹了其領導的研究團隊于5月2日在《自然》雜志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頜骨化石”(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Denisovan mandible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及開展該研究的漫長和艱難的歷程。陳發虎院士幽默風趣的語言,高瞻遠矚的視野,引起與會者的陣陣掌聲,整場報告內容豐富、氣氛活躍,為廣大師生如何關注國際熱點問題并創作高水平與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寶貴建議和新視角。

報告現場座無虛席
報告結束后,陳發虎院士與在座的師生進行了積極的互動,針對《自然》期刊所發表的夏河人文章中化石的發現及研究、冰期人類如何在高原生存等問題進行了更深層次的交流與討論,使大家對夏河丹尼索瓦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推薦關注